构建 “三位一体”的普法网络格局
中国江苏网12月2日讯 (冯谊、李鑫、秦倩清、王远瞩)淮安市教育局在“六五”普法中,通过构建完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普法网络格局,有效提升了普法教育效果,为实现依法治校、依法治教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。11月21日,中国江苏网教育频道、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 “依法治校、依法治教”——省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六五回眸、七五展望采访报道组走进淮安,专访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谷玉红。
(专访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谷玉红)
记者:谷局长,您好!能否回顾和概括一下我们淮安市“六五”普法所取得的成绩?
谷玉红:在“六五”普法期间,我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淮安“十二五”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,立足建设服务苏北教育高地,扎实做好普法宣传工作。在普法方面,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淮安市教育局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、江苏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、淮安市法治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。
在这期间,我们全市教育系统依法行政、依法治教、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。
记者:取得了这样的成绩,我们都有哪些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?
谷玉红:具体我们有五个方面:一、强化组织领导,注重统筹协调,完善普法保障机制。在保障机制方面:一是建立普法工作机构。从市教育局设立全市教育系统普法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、领导和指导全市教育系统普法工作。各级各类学校相应成立依法治校及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,并指定专门机构、专人负责法治教育工作。二是完善普法工作制度。制定实施全市教育系统“六五”普法规划与年度计划,出台学法用法、法治培训、督导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制度。三是加强普法经费支持。市教育局落实国家和省市“六五”普法规划要求,设立教育普法工作专项经费,经费用于购买普法教材、编写宣传资料、组织普法培训、开展相关活动、进行课题研究等工作。
二、强化分类指导,注重突出重点,全面落实普法主要任务。一是深化“法律进课堂”活动。将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内容,做到计划、课时、材料、师资“四落实”,全市中小学校每学期法治(含安全)教育课达6课时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校本课程中增加法治教育内容;鼓励开展法治课程教学改革,推广深究式、实践式、参与式的教学方法。二是深化“法律进学校”活动。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,推动学校通过建立法治宣传教育橱窗、在校园网、校园广播中开设法治教育专栏等多种形式,宣讲在师生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、法律故事、法治理念、法律常识。完善校长、教师法治宣传教育机制,在任职培训、岗位培训、继续教育中明确法治教育内容与学时,每年开展1次教师普法考试,对重要的和新出台的教育法律、法规均实现学校全员培训。三是深化“法律进机关”活动。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要求,每年明确年度法治教育重点,并通过中心组集体学法、法治讲座、法治培训等方式予以落实;市教育局五年来共组织机关60余人次参加全市公务员“六五普法”骨干培训和法治淮安建设骨干培训班等培训,切实提高了局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。
三、强化形式创新,注重丰富内涵,持续提升普法教育水平。一是加强普法教育研究。高度重视并开展法治教育实践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、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法治课题研究。每年都申报、立项一批专项课题。二是创新普法教育形式。鼓励各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、网络信息技术,开发、制作形式多样、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资源。以建设教育信息化“三通两平台”为契机,建立优质法治教学资源共享和远程学习平台。三是完善普法教育体系。在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民主法治、自由平等、公平正义理念的认识,掌握社会生活必要的法律常识,建立守法观念;高中阶段进一步深化法治理念、法律原则教育,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治理念;中职教育除进行常规法治教育外,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。